结束了丽江的研学活动,老挝首批铁路教师们按计划又返回了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大理,继续在“行走的课堂”中用综合实践的方式,完成研学任务。
木工坊里进行文化体验
24日上午,老挝籍教师一行来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号称“木雕艺术之乡”的大理剑川。这里木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图案。参观完展厅里精美的木雕作品后,老挝籍教师们再次感慨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在此拜师学艺。一上午的时间,在师傅们的指导下,精雕细琢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有的做了发簪、有的做了勺子、有的做了弹弓。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木工作品,爱不释手。
院校交流中畅谈文化发展
24日下午,老挝籍教师们来到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参观交流。在科研与对外交流中心李主任的带领下,逐一参观了学校的农耕文化馆、校史馆、美育馆及各专业实训室等。老挝籍教师们在李主任的介绍下,了解了学校建设情况、发展历程及办学特色。在参观实训室时,大家表示,老挝是一个农业大国,今天来中国的农业专科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茶艺厅里,老挝籍教师们还观看了茶艺表演,学习了行茶礼仪,品尝了醇厚的茶汤,过程中也让老挝籍教师们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感受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之旅了。
苍山洱海畔感受自然之美
25日一早,在老挝籍教师们的期待中,大家来到了大理洱海西侧、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苍山。下了缆车后,大家开始一路用脚步丈量苍山,沿路珍稀漂亮的植物让大家停下了脚步,视线也被颜色漂亮、叫声清脆的鸟儿们吸引着。在导游的介绍中,大家了解了苍山地质遗迹的形成和演变,以及苍山植被物种的分布情况、动物的种类等相关自然知识,也知道了苍山也是一座中草药的宝库,随处可见珍贵的中草药。下山途中,老挝籍教师们还一路在讨论着,一位老挝籍教师告诉学院的带队老师,他在行走的途中,慢慢体会到了中国人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了。
古生村里感受中国生态建设美
25日下午,老挝籍教师们走进大理的网红村——古生村。这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上千年历史,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都蕴含着穿越时光的古朴味道,田野纵横交错,民居错落分布,这里保留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传统白族民居样式。村里的古戏台、古树、古桥,呈现一派千年古村的风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当地村民切实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落地见效。老挝籍教师们在古生村博物馆里听着解说员的介绍,看着一幅幅洱海生态美的图片,开始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意义。
行车途中的现场教学收获颇丰
在本次研学昆明到大理的往返途中,得到昆明铁路局的大力支持,列车长、列车员和随车机械师分别和老挝籍教师们现场介绍了大家乘坐列车的车型和车上主要设备以及列车客运工作主要内容等,并就老挝籍教师们关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就铁路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进行了分享交流。老挝籍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和列车上工作人员的交流,再结合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上在校内实习场所的专业实践所获,大家对各自专业的知识都有了更为具体和直观的了解,收获很大,同时老挝籍教师们也对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这趟研学路,老挝籍教师们一路感受着大理的风花雪月,一路感受着云南的诗情画意,这里真实而多彩的民族文化脉络,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浓重而有力的一笔亮彩。在研学过程中,老挝籍教师们收获颇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以及中国新农村建设成果有了具体的认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具体的感悟,也增强了大家对建设、维护好中老铁路的信心和决心。老挝籍教师们对学院安排的体验式、互动式的研学表示认同和感谢,并期待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更多研学机会。